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此幅《風景》與席德進1975年的水彩畫作《大樹庭院》,有著相似的構圖形式與題材內容,估判或屬同期之作。不同於席氏以樹與廟或是樹與休憩中的農民為描繪台灣風景的主題,此作展現隱蔽於濃密森林的民房景致,與台灣日常風景略有不同,亦可能為席氏於1975年八月前往菲律賓旅行寫生之作。 不同於席氏慣用的橫幅平遠的構圖,此作藉由縱向的畫面形式呈現樹林的茁壯繁茂,除外,以粗黑暈染線條所表現的高瘦枝幹,似乎亦是此作試圖傳遞給觀者的重點。席氏的畫風,在1970年代產生了另一次的轉變,他帶著1948年來台之後「從自然出發」的鄉土關懷之情,透過摸索中國水墨、書法的筆墨意境,企圖重新發掘與搭建土地、風景與其自身文化認同的連結。畫面中,他以黑色水彩顏料取代了沉著的墨色,卻融合中國水墨山水的書畫用筆,樹木主幹以不作勾邊的暈染技法表現,枝幹則以帶有書法線條「如飛如動」的筆勁;葉叢處不作細部描繪,結合帶有速度感、來回乾擦的筆觸,展現樹梢經大風吹動的騷動感受。背景處,則以漸層的色調渲染與簡筆勾勒的房屋與人影。此時,席氏展現其對於中西技藝結合的探尋,畫出眼前景致的蔥翠與靜謐。 出處:楊佳璇,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