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於1960年代末後開始大量的以水彩作為媒介創作,執著於真實的他,將「自然」視為藝術泉湧,以寫生的形式畫出台灣的山水風情。在選景上常可見到水與倒影,海岸在他的風景畫中亦是常見的母題,他曾言:「常常,我渴望著海——嚮往那海邊,去舒展我鬱結的心懷。」。在此作中,崎嶇突出的海岬將畫面二分為遠、中、近景。席德進在作畫時,經常從遠景開始,並採取他典型的繪畫技法,將水橫刷於畫幅上,漸漸往近景描繪,天空與海面雖有明顯的交界處,但在色彩上,相映成趣,具有紫、黃、藍、綠之間渲染而成的和諧感。近景中受海浪侵蝕的海岬,以濃厚的黑色與渾勁的筆勢表現出岩石的厚重與粗礪的線條,微淡的明黃陽光與天水交融的朦朧灰暗氣氛應是席德進最喜愛的破曉之景。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