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廟

席德進自1960年代末展開對於鄉土民間的關注,並以融合水彩、水墨媒材進行寫生創作出許多描繪鄉野的風景畫,並投入了許多心力踏查鄉間,走訪田野,研究這些富含傳統文化的古建築,從中他發掘到屬於中國的美與民族特性。綜觀席德進的創作,以「廟」作為母題的繪畫,大多亦在1960年代末期之後,席德進在描繪廟宇時有兩種構圖方式,第一種以建築物形式與造形佔據畫幅為畫面的主體,而另一種則採取遠景式的視角,納入建築物整體與其周邊自然環境。這幅《小廟》便採取後者構圖方式,寺廟主要以豔紅色輪廓線勾勒,不同色彩、方向的線條交錯構造出建築物,藝術家利用色彩的堆疊呈現光影的變化,高透明度的色彩中,建築物上少數勁拔渾厚的深墨色線條使得遠景中的小廟更具量感,穩重的隱身於一抹蓊鬱之中。席德進對古建築的探求與思索,不僅是對於台灣傳統文化的熱愛,還挹注了對四川家鄉的懷愁之感,曾在病中雜記寫下一道遺願——「畫一幅家鄉的風景」,並描述了童年記憶中四川的景貌,炎熱潮濕的氣候、自然環境,均和台灣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甚至包括兩地的古建築,學者李乾朗(1949-)均表示應屬於同一系統。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