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房

自1966年後,席德進對於鄉土的切身關懷逐漸壯大,一系列的古建築創作,便可窺見其不僅利用水墨與書法蘊含在水彩的表現之中,自文化的層面思考「什麼是中國」的課題,全面性的反思主題、空間、色彩的表現上。席德進曾在〈素描基礎與色彩基礎〉表示西方與水墨繪畫上對於用色概念的迥異,西方對於色彩的概念由科學基礎而來,著重光影的變化;而水墨畫的基礎則是線條與造形,席德進在傳統建築中找到了另一種發展造形的起點,並利用筆墨的濃淡、力道的變化來表達。用色上,則以「概念化」的色彩呈現,也就是看重其象徵意義、所具備的裝飾性質。可以看見畫面中以剛勁的深墨筆觸處理屋頂磚瓦的輪廓線,下方則是灰色與紅褐色暈染而成的牆面,用色上非常的簡潔,幾乎只有黑色與紅色的表現,展現了中國文化的沉穩質樸,並精彩地傳遞席德進的藝術理想。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