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在野外觀察自然,以台灣的風景作為主題,正是席德進自1966年回國後所致力的重心──尋中國文化的根、畫自己最喜愛的鄉土之實踐。畫面水平中線即為地平線,綠洲與池沼、河川交錯,由畫家所站之處望去,茵茵綠草中的樹木成排,水平的筆觸橫刷出綠洲,平行夾著留白,層層遞後至山丘腳,山丘上的樹木以連續短筆作輪廓,與近、中處的樹群呼應;留白的河川映照天空,藍灰而紫紅,簡練用色,僅以水點擴散而產生單純倒映的樹影;遠處丘陵低平,底色皆帶有水墨似的飛白並加以暈染,省略細節。整體空間以遞深的平遠關係,中國山水畫的意味之外,呈現畫景左右延續、無盡蒼茫之感,「我經由中國人含蓄溫儒的生命態度中,將絢爛轉為平淡,並且經由無限延伸的水平線中,體悟到臺灣平凡山水的魅力」。儘管年代不明,觀察樹形、平遠與用色效果,推測應為1977年以後的晚期作品。 出處:阮湘芸,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