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在1970年代的風景畫中,除了單純描繪景物之外,開始嘗試在風景之中置入閩南式的傳統建築。畫面中,以由上而下的視角捕捉了宏闊的場面。席德進在營造畫面中的空間感時,並沒有採取西方典型繪畫的遠近法,向水墨學習的他,主張畫面是意識的空間,完全取決於藝術家對於色彩對比、濃淡的掌握能力。因此在此作中儘管前景的傳統閩南建築色調,幾乎是整幅畫面之中色彩最淡之處,甚至與遠處山巒色彩濃淡遙相呼應,卻因房屋後方那片深墨樹林彷彿座落在畫面正中央處,除了形成了前、中景之間的分野,也分別與前景的灰白屋舍,後方淺綠色原野相互對比,同時避免畫面因高透明度的水彩而顯得輕薄,沒有分量。在這件作品中,席德進已將色彩帶有墨色的暈染效果處理得更為自然、協調,兩者之間的區別也不再如此明顯。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