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席德進風景寫生的題材,涵蓋山河海樹、鄉野都會,秉持著「自然」與「傳統」作為創作根基,習於寫生使他更貼近自然,有別於初探亞熱帶風光的他,曾於1971年三月所發表的〈我的藝術與台灣〉文中提及:「我的畫,從我早期開始直到今天,始終有一個不變的基調:那就是以台灣這個地方的景物,做我表現的素材。我在台灣的時間,已與我在家鄉四川居留的時間相等,但是我繪畫的生涯——從孕育、發展到創作,卻會是台灣給我的因素而促成的。」走遍台灣各地風土,面對不引人注目的路旁草叢,席氏仍真誠的作為一位觀察者,將其描繪出來。此幅作品《草》,畫面中以速寫式的多彩細線,將翠綠新枝、黃褐弱根等草枝各異的型態,有條不紊地勾勒出來。飽含水分的筆觸暈染出草叢之景深,再以深褐近紅點綴出咸豐草種子。畫面背景留白,使畫作空間更富有想像層次。1972年後席氏更有大批花鳥作品,多以微觀或單一主體、減去背景的方式來呈現,觀此作之筆法、色彩與線條,推測應為同期之作。 出處:陳佳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