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房

1966年返台後,席德進四處尋找、繪製幢幢民間建築。對照席氏所搜集的建物相關研究圖版,得知此作《民房》中的建物為新竹新埔潘宅的磚石造門樓。畫面是以斜角的視野捕捉潘宅隔院內的空間,以水彩暈染而產生帶有透明感的橘紅院牆,隨著院外牆、門樓、護龍有所分隔,整體便有色塊的分野,順著景深望去,自然地產生高低與前後關係的動態效果。而牆面有幾條流動、乾濕交融之時所形成的朱色分界線,較之黑色屋簷、院牆直角使大面積暈染、天空留白產生的無盡擴張效果,是以這些建築輪廓維持住畫面平穩,總體畫面帶給人祥和之感。席德進認為中國建築是有機的,人與環境的氣息流動於整體空間中,以院子而言,潘宅這處加以分隔的兩層院牆,除了以攝影捕捉實景,此作如實地讓觀者感到靜謐、純淨的氛圍,最大的目的是希望使人「達到靈性昇華的高超意境」。 出處:阮湘芸,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