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船》的畫面中,描繪的是一艘處在寬廣的海洋與天空中央船隻。在用筆與色彩的選用上,天空相較於海洋運用了更飽含水分的大筆刷染,並且是同色調不同色彩的層層疊加,色彩間呈現出相融合、氤氳的水氣效果,而船隻的描繪則是使用了線條簡略地勾勒輪廓與船上的元素。船頭與船尾具有稜角、粗黑的線條,有著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的影子,並繪上紅、黃、藍等主要色彩,整體而言雖不如早年作品般那樣繽紛,但也使船隻成為潔淨背景之中的視覺重心。以題材船隻而言,席德進曾在1971年時提出相關的說法,他談到:新文化相較於舊文化是粗陋且鄙俗的,因而他不再描繪過去作品中常見的新廟、街景,反倒是「漸漸撤退到荒野,河畔,去面對鴨群、青山、一片水草、幾隻木船」,而色彩上也不再五彩繽紛,朝向了「畫上色彩少到極點…寥寥數筆,顯得既空茫,又蕭瑟」,由此,《船》雖未明確記錄創作時間,但由題材與色彩的表現上,透露著晚期作品的特徵。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