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席德進的藝術途徑,總在思索中西合璧的可能性,他在水彩畫中找到水墨對水分的掌握技巧,以及傳統國畫對空間和色墨的詮釋,「國畫中的空間是意識的空間。近代西畫也用此法,或用色彩的對照,來顯示空間。」 這是一幅舒緩寧靜的景致,由近而遠層層疊加著韻律有致的橫向色面。以中景河的鮮明灰白為界區分出近景與遠景,近景中由近而遠、大片漸深的淡紫間染上橘,映暈著遠景的天空;淺色處有深色垂直線條,在深色處則反之,淡褐色錯落有致的硬挺草叢引導我們越過河流,看向同樣以色彩暈染而成的遠山,直至遠方大片橘疊上紫的天空。 我們可以看到畫家中晚期,不再藉消失點創造空間感,而慣用暈染創造深遠的手法,以及利用深淺平衡色面的能事,如同席德進曾說:「所以我們可以把遠山畫成深暗藍綠色與近處的明亮的景物對比。我們也可以把遠景畫的清楚,在視覺上照樣能遠得過去,只要我們把色調配合適宜。」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