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現代藝術運動起始於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期達到高峰,席德進除了是其中的參與者外,更在1962年受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對現代藝術進行考察,並受時興的普普藝術(Pop art)影響。 而1964至1965年間,為席氏創作普普抽象繪畫最為多產的階段,這批作品中,取材中國傳統文化各種意象造形,並予以解構、重組。《神》當中便可見席氏參考宗教信仰之圖像,整體對稱,中央處的「神」字融合書法揮毫之筆勢,勾勒出黑色輪廓線,並填上墨綠色,將文字造形化、符號化,並於兩旁繪製了形體簡約模糊的佛坐像,藝術家更在顏料上刮刻,在畫面上呈現出粗糙生硬的質感。 席氏雖受普普藝術影響,然而,他並未隨波逐流,經過深刻地反思後,席氏掌握自己理想中的藝術原則,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發現那便是人的情感以及民族文化傳統。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