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1957年,在台灣戰後美術史上具有相當程度的指標性,帶領現代藝術運動的「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於此年相繼成立,席德進率先撰文以表支持,往後的五年期間,席氏也開始熱衷投入現代藝術風潮。 《風景》採菱形式的構圖,並以墨色的「風」字作為基底,文字上方疊加上一塊呼應構圖又與後方墨筆呈現對比的橙黃色矩形框架,帶有著硬邊藝術(Hard-edge painting)幾何色塊切割的特質,然而,內部卻拼接上一幅抽象寫意的水墨畫。此作中,藝術家將書法文字融合進畫面中,卻不完全的顯示文字,而是以色塊遮蔽阻隔,與水墨畫產生隱晦的連結關係,和諧地在畫作中呈現現代與傳統的結合。 席氏在1962年受邀赴美考察現代藝術,並受到時興的普普藝術(Pop art)影響,然而,他並未隨波逐流,深刻地反思後掌握自己理想中的藝術原則,從作品中展現人的情感以及民族文化傳統等內涵。 出處:黃皓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