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巷道

1956年間,席德進以鄉土人物為題的油畫作品大量出現,不同於晚年所發展出來的水彩風格,席德進的油畫往往帶點西方大家的色彩,揉合了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的筆法、馬諦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跳躍、強烈的色彩,以及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的粗黑線條,這些在席德進的老屋系列作品中便能窺知一二,但這系列題材很快地便被1957年的抽象繪畫風潮給取代。這系列題材與早期所繪之人物油畫不同,透過其所繪之人物畫,能看出席氏不同時期的心路歷程,以及其隱藏在畫中不可告人的隱諱心事,而鄉土題材則是呈現席氏日後所關注的方向。 《巷道》一畫便帶有西方現代藝術的色彩。他以筆直的黑色輪廓線勾勒房屋建築與電線竿的形體,再以堆疊具表現性的筆觸,呈現不同的色彩塊面。畫面整體偏向平面性,如色塊的抽象拼貼,畫面中常民挑著水桶、曬衣的生活樣態,則呈現城鎮居民生活的日常樣貌。席德進以具象卻具表現性的繪畫形式,將至西方所見到、學到的方法,企圖運用在他所關心的鄉土題材之中。 出處:鄭雅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