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魚》一作為席德進於1957年所創作的油彩作品,整體畫面高度平面化,藝術家在具數條黑色線條的多彩抽象背景上以簡筆刻畫一把刀具、一白色碗狀容器與四條造形各異的魚隻。不似常見表現魚悠游水中之主題,席德進以黑色線條「網」住仍鮮活或已翻肚之魚隻,並在畫面上方繪以烹食用具,預示了魚隻們接下來的命運。在創作手法上,席氏以粗黑線條強調出的物體輪廓,頗有師法法國畫家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黑線風格之意味。《魚》一作透過勾勒邊緣黑線強調物體,使之不致融於背景色彩之中,而畫布上不規則排列的黑線及圖像周遭藍色調的運用,則有了連結分散各處圖像的效果。在畫面背景中,藝術家大量使用紅、黃、藍色調營造出強烈的視覺效果,筆觸自由、狂亂遊走,亦頗具「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之風。1957年是為台灣美術史重大發展的一年,「東方畫會」及「五月畫會」相繼推出首展,帶動日後台灣「現代繪畫」時期及對抽象藝術的狂熱追求。在當時對畫會展覽多數報以批評的藝術圈中,席德進是第一位公開支持此繪畫風格的成名畫家,而在《魚》一圖中亦可見席氏對西方繪畫思潮的運用,反映出藝術家對現代藝術的好奇與探索。 出處:林恩如,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