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抽象畫(編號44)

席德進遊歷歐美晚期,吸收當時盛行的藝術風格,在1964年後其抽象油畫作品加入歐普藝術(Op art)及硬邊藝術(Hard-edge painting)的形式,前者採用同一形狀的重複排列及對比顏色的交替變換,構成錯視的效果,後者由多層次圖形和平塗的幾何色塊組成。當中時常出現中國民間藝術的元素,例如:廟宇壁畫彩繪、窗框、扇面、門神等。 《抽象畫(編號44)》畫面依照背景主要色調,平均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空間由倒三角形劃分成兩個區塊,左右區塊以橄欖綠為主,夾雜少量的黑色線條、油綠色和土黃色等,為畫面顏色最交雜混亂的區間,構成不穩定的流動;而倒三角形區域外圍則有黑、粉、紅和白色的邊線,內側則由灰、草綠、深藍、靛青色塊切割,各個排列整齊。下半部分黑色為底色,放置兩相對稱的六角形,以白、藍及草綠色層層縮小交替出現,構成同心結構,使藍白粗細交錯的邊框突出於黑色背景之外。 全幅透過簡單的幾何造型,結合多重層次的邊框,堆砌出整齊劃一的穩定感,再運用紅和粉紅、藍和綠色,加上黑白兩色的陪襯,以及粗細不同邊框的使用,營造出畫幅中的韻律感,彼此和諧共處在同一畫幅中,展現席德進在形狀與顏色佈局上的努力。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