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景

此幅《風景》是席德進1981逝世該年的作品,畫面中不再出現天空、海岸、綠田、沙洲、平原的描摹,僅以群山為畫面主體,席氏長期對自然的體會與觀察,全然體現在這張純粹的作品中。畫面中層層山脈起伏,最高處便是山尖、與紙張邊緣交接。各層山影的脈動充滿了整個畫面,疏淺的雲霧流溢谷間,製造層巒疊嶂的前後連續,僅以不同深淺的山巒,構築出目光向後推延的景深效果。山稜處色深,而往底處下去則色漸淺,近山至遠山也是同理,這種深淺的作法亦可說是取徑於水墨,即墨分五色的色階運用施於水彩;以及現代藝術中,僅用色彩變化所構築出空間的概念,對色彩的掌握如山尖下緣的各稜面、面向各角,近景山腰施以紅褐、靛色,使視線關注層次的同時拉回近景,產生回往梭巡的視覺挪動。攫取目光的山稜線正是席德進勤練書法的成果,融合力道與筆勢。戶外寫生,使雲山的時間變化得以躍然紙上。此作全色皆由水彩所調出,沒有任何過去作品慣有的景致,而以純粹摹寫山景層次變化,峰巒頂天而立地,整體偉大、單純、寧靜而久遠,這些特質便是席德進認為自身作品所追求的表現。由奚淞1981年六月刊於《雄獅美術》的文章〈從青春的頌歌到淡遠的山水——談席德進和他的畫〉,得知此作名稱為「梨山暮靄」。 出處:阮湘芸,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