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抽象畫(編號57)

席德進於1962至1966年旅居歐美,近身感受普普藝術(Pop art)與歐普藝術(Op art)的脈動,然而他卻在當中回尋台灣廟宇與民間藝術的造形與鮮豔色彩,將其出國前常作為寫生對象的傳統建築,進一步與彼時的藝術風潮結合。 不同於傳統方正畫布,《抽象畫(編號57)》畫布旋轉呈菱形,以大片平塗淺綠為背景,同色調深綠大筆勾勒出似古厝的書卷窗,又施以細白線區隔框內黃黑相間、如窗條的直線,用色鮮豔奪目卻不過於刺目。畫家似乎刻意壓抑刷塗的筆觸,使作品呈現低限的寧靜氛圍,但菱形畫框帶來嶄新的觀看角度中,波浪狀的邊框又賦予畫面和緩的動態感。 席德進對民間建築興趣,是其在異地逐漸深化:「…我每天到巴黎的東方美術館去看中國的古藝術品和書籍,我發覺最打動我的是我國漢唐的繪畫和民間藝術與建築。而且他們同時下的普普、歐普藝術,卻有相貫之處。」古厝建築是他極為關注的題材,自歐美歸台後不僅聲援古蹟保存,大量田野調查的照片,亦或是幾經轉化後的繪畫作品,都流露藝術家深受傳統建築的影響。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