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德進於1963年到了紐約後,他發現抽象表現主義潮流已非當前最具前衛的藝術思潮,普普(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與硬邊藝術(Hard-edge painting)才是當前流行的現代藝術形式。 此作人物的姿態,是席氏畫作中人物一貫呈現的姿勢。他在1960年代創作出這一類型的構圖、姿勢的人物畫——拇指鈎搭著褲邊口袋,另一隻手插著腰或放鬆地伸直。人物散發著健康、陽光與生命的氣息,讓觀者感到純樸與天真的氣質。背景運用歐美現代藝術表現的形式,產生空間的層次感。湛藍色的背景,表現台灣亞熱帶氣候的意象,襯托出人物的野性與活力,以及健康的身軀。席氏說:「藝術家的性格是赤裸裸的,絕不與世人假裝偽善。」人像畫中,看到他投射了對模特兒真摯、真實的情感。他又說:「一幅畫是畫家與模特兒共同創造出來的。」與席氏曖昧關係的男孩,成為他畫中的主角,充滿野性與活力的人物、感情豐沛的形象,正是藝術家情慾投射的動力。他所描繪的人物,大多沒有強壯身軀或過於陽剛的肌肉,而是剛健纖細,兼具陽剛與溫柔美麗男子的形象。席氏作品中充滿青春與野性的少年,投射出其對同性的愛慕情感,他以青少年畫像認同自己,並從中找到自己情感的慰藉。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