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上裸少年

1970年代,席德進的人物畫進入另外一個階段,他追求「民族寫實」的特質,呈現的是「平淡而靜謐」的風格,不再是1960年代鮮艷而絢麗的色彩,在背景描繪上顯得更單純,席氏更重視內在精神與性格的呈現,顯現內斂、沉穩的感受。 此幅人像,模特兒呈現側面的姿態,頭微側,眼神注視著前方,呈現少年精實、剛健的身體,具有奔放的感官層面及賁張的野性,色彩中融入了藝術家的愛慕。席氏曾說:「畫畫是一種神聖而嚴肅的工作…對繪畫惟有用『愛』能才找到一點真諦,愛得深,畫才更動人。」席氏在日記中表示,他對裸上半身、穿著短褲的少年,對青春鮮嫩、黝黑的身軀深深地著迷、蠱惑,其顯露人本身的美與生命。藝術家透過對模特兒五官神韻及性格個性的觀察,捕捉到抽象的「人物特性」。藉由人物畫可窺見席氏內心隱匿的情感與情慾層面。 藝術家將私人同性情慾投射到對象上,席氏所描繪的人物,大多沒有強壯身軀或過於陽剛的肌肉,而是剛健纖細,兼具陽剛與溫柔美麗男子的形象。於1970晚期,他強調民族性的特質,將傳統文化內涵、土地與自我表現結合在一起,強烈地表現人的基本情感。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