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靈光

席德進從學院畢業後,帶著林風眠(1900-1991)所給予的指引,鍛鍊藝事。當1950年代末期國內現代美術運動即將風起雲湧之時,席氏也進行了非具象的嘗試,約十年的時間中,其抽象繪畫風格呈現變化和融會。從館藏1959年作品可見色面交織、筆觸肌理所營造的感性抒發,1960年代中期定居巴黎時,東方博物館的大量中國美術文物與書籍,成為慰藉其生活及創作的素材,他截取自幼熟悉的民間造型圖像和色彩,賦予色面繪畫(Color-field painting)、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與歐普藝術(Op art)等風格,融會出東西元素交織、形式冷靜但色彩強烈的席氏現代抽象,反映他對藝術與時代、文化、生活的敏銳感受與集思開創。 這件完成於巴黎時期的作品,依稀可辨似是來自佛教、京劇臉譜、書法筆勢的符號語彙及色彩。在同心圓範圍中對稱式發散波動,色彩飽和的紅黃藍三原色火焰紋,看似如歐普藝術的視覺律動,張力十足,但並不「理性地發冷」;色彩豐富的同心圓以外,黑色色塊讓人聯想到力度雄健的魏碑書法,除此之外就是畫布的白,再無其他,如此單純,卻蓄滿力量不顯單調。整體在色彩與形態的繁簡對比中,突顯席氏所領悟的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的相貫之處,也是席氏置身藝潮但不作「新花樣的反射鏡」的省視與實踐。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