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女孩

席德進於1962至1966年遊歷歐美期間,親身接觸現代藝術的發展,並對普普(Pop art)與歐普(Op art)藝術深感興趣,將民俗圖像、廟宇圖案轉化為創作;此時期人物畫背景也從過往濃重、具野獸派意味的筆觸,轉向大塊平塗的歐普色彩。《女孩》作於1967年,席德進返台後更加於關注台灣古蹟,並蒐集民間藝術資料。此作描繪著深藍外套的女孩,雙手交疊端坐於背景中。以直線轉折成似座椅的鮮豔直條紋,相映人物外套中塊面筆觸、具野獸派(Fauvism)意味的繽紛用色,而微露的裙衣則以似印象派(Impressionnisme)的點彩表現,融合藝術家對現代繪畫的領會。此作背景以黃色塊為底,民間藝術常見的用色,以直條紋色塊分割,並於女孩膝處向下轉折,成為具空間感暗示的座椅,是席德進作品中少見的背景處理,人物與背景顏色巧妙互動。 「…我每天到巴黎的東方美術館去看中國的古藝術品及書籍,我發覺最打動我的是我國漢唐的繪畫,和民間藝術與建築。而且他們同時下的普普、歐普藝術,卻有相貫之處。」席德進一面踏入現代藝術潮流,一面回望自身熟悉的養分,其並未一味的追求當代潮流,而將其成為回探台灣古蹟與民間藝術的催化劑。 出處:林芳多,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