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菲律濱漁夫

席德進於1975年8月遠赴菲律賓寫生,此幅席氏描繪陽光下勞動者的面貌,釉黑的皮膚與精實的身軀,顯現他受到畢費(Bernard Buffet, 1928-1999)粗黑線條的影響。他利用剛健有力的線條勾勒出漁夫身形的輪廓線,並以簡單的色塊描繪出身體的立體感。 席氏1970年代的作品,轉為內斂、沉穩,作品不再有強烈的色彩,表現對象的內在氣質與精神的表現,讓觀者能夠感受到熱帶國家人民的樸實魅力,呈現出樸拙、野性的感覺。在人物的描繪上,其紅棕色的頭髮與紅色的短褲,粗黑的眉毛與明亮的眼睛,表現出熱帶國家純樸、原始、天真的本性。高明度的短褲與藍色背景相對比,表現出熱帶國家的風情。畫中湛藍的背景,具現代藝術的色塊語彙,表現出海洋的意象以及熱帶蔚藍的天空。席氏晚期的創作,以不同的面向探討對象人物的內在精神與思索,其塑造出人物內斂與沉穩氣質,亦是藝術家內在形象的投射。 此幅畫作,表現出席氏紮實的素描功力與寫生觀察的能力,他認為:「人一直呈現一種共通的不變的因素,就是直覺,本能、天真。」他將菲律賓漁夫的天生特質表現出來,這樣單純而意象豐富的作品是他晚期作品的特色。 出處:彭康家,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