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中日

作品《日中日》的主題設定,有如文學著作中的「戲中戲」或「謎中謎」一般,在內容和形式上有著重疊反覆的經營,藝術家在平滑的不鏽鋼材料上,刻意以焊料留下似繪畫般多層次肌理的線條,並勾勒出眼睛的造形;消除了幾何造型與不鏽鋼材料的冰冷感。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構不同的變化。 作者高燦興,1945 年生於台北,家中本來就以鋼鐵為業,對他日後雕塑創作在鋼鐵材質的選擇上有所影響。先後畢業於省立台北師範學校及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組。1970 年代起開始發表雕塑作品,1980年起便專職雕塑創作,在2010 年獲得文建會第十屆文馨獎的「金獎」榮耀。 《日中日》作品本身為「日」字造型,以此象徵臺中地區的文化發達。上下兩段各有一穿透圓孔,經營空間的變化效果。孔內又有一個同心圓,一實一虛,可謂是圓中有圓、日中有日。作品簡潔大方,以不鏽鋼熔接、切割及車削而成,強調出雕與塑的本質精神,無論是時空、量感、尺度、觸覺等各方面的突顯,都是作者所要呈現的要點,也是材料與科技的結合,更守護著鋼鐵雕塑的時代意義。 出處:陳苑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