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百合

張啟華(1910-1987)出生於高雄前鎮,為第一位赴日的高雄畫家。1927年前往東京美術學校就讀,在學期間即先後入選「獨立美術協會展」、「槐樹社展」等,此時創作受佐伯祐三(1898-1928)影響甚深。1933年張氏返臺,戰後與劉啟祥(1910-1998)作為「高雄美術研究會」、「南部美術協會」最初的創會成員,他積極參與展覽、贊助藝壇,與劉啟祥密切深厚的友誼也深深影響張氏戰後的創作,甚至常一起郊遊、寫生。1960年後由於張氏事業逐漸繁忙,因此創作了一系列在家中遠眺的「壽山風景」之作。 《百合》曾入選第一屆「紀元美展」,1950年代張氏尚在沉潛摸索繪畫的階段,此作尚具有傳統的學院性質,但對於百合與光影的描畫,其自在、抒情性質的筆觸帶有些許現代主義的大膽作風。百合瓶花被放置於木椅上,與畫面一分為二,屬較特別的靜物安排方式。百合花以明亮的白色描繪,為全幅的重點,畫家將近處的百合敷以較鮮明、濃厚的顏料,較遠、較後方的百合則以淡泊的色彩描畫,簡單的呈現其簡要的形體,使花團錦簇的百合有了前、後的對比性,也始中間已盛開的百合能由背景呼之欲出,成為此作的視覺焦點。全幅以土黃色作為基底,而百合自古即帶有聖潔、純潔的象徵,在如金黃色一般的背景下更顯其神聖與不染塵世的特質。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