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都會早晨

鄭世璠(1915-2006),出生於新竹。1923年進入新竹第一公學校時受導師李澤藩(1907-1989)啟蒙,又在1930年就讀於台灣總督府立台北第二師範演習科時,受日籍畫家石川欽一郎(1871-1945)和小原整(1891-1974)指導,奠定了紮實的繪畫基礎。畢業後,鄭世璠在投入教育、雜誌出版、藝術評論等多項領域之餘,藝術理論方面也持續進修,更與當時留日畫家:李石樵(1908-1995)、楊三郎(1907-1995)等人來往。為持續的自我淬鍊與功力累積,鄭世璠也積極參與許多美術活動,逐漸形成他獨特的繪畫風格與審美體驗。   鄭世璠的作品跨越日治時期到民國政府遷台後,他的風格不侷限在某種派別或固有風格,派別上更是抽象或具象模式均有涉獵。在1955年至1977年間,鄭世璠的畫作則以抽象為主,他企圖以抽象語言的解構與重組,訴說他細膩的感官與情感。在1959年鄭世璠創作的《都會早晨》中,可見整幅畫面並沒有明顯的光源、空間架構以及透視效果,早晨的場景被鄭世璠給平面化。他先以粗黑的線條大致勾勒出物象輪廓,富有裝飾性的色塊和方格則在經由層層排列下,表現市景街道上櫛比鱗次的屋舍。肆意揮灑於牆面上的墨點與黑線,以及經由重複塗抹且相互混和的藍、綠、粉顏料,不僅表現出房屋外觀的材質與紋理,更塑造出夢幻且朦朧的氛圍。 出處:鄭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