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餘暉

早期畫風多半以人物仕女為主的畫家許深洲,由於取材自日常生活,敦厚樸實地表現出台灣當時的風俗民情和鄉土情懷。 近幾年他熱中旅遊,其腳步遍及台灣各大名山,還遠征日本和大陸桂林,因此畫風逐漸轉向山水跟花鳥,雖然繪畫的主題有所轉變,但執著以膠彩作畫的信念卻未曾改變。這幅作於1967年的作品《餘暉》,整幅畫由近而遠,描繪的是雲靄層層、山峰相連的高山景致。橘紅色的天空,在第一時間點出了身山裡的黃昏時刻。經過形體簡化後的山峰,以幾何式的造型與塊面的形式分割,將山脈表面起伏不定的稜角,透過色彩的明暗鋪陳一一的劃分開來,體現出一種強而堅硬視覺感受。然而,棉絮般的灰白色雲海、前景山壁上筆觸濕軟的樹木,甚至是山稜間濃淡暈染的朦朧色彩,以一種柔性氛圍,連同暖色調的落日餘暉,舒緩了幾何形體與塊面分割所形塑出的剛硬感,為這日落的黃昏景致注入一股清柔暖和的氣息,歌頌著山巒之美。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