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一個夏天1969年

「我們前面是甚麼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什麼就是什麼 一切無分別 一即一切」 2010年,林壽宇在此生唯一的回顧展中寫下這段偈語般的簡短自述。早在1958年,「一即一切」就已出現在林壽宇的作品標題、此思路貫穿了林壽宇半世紀以來的藝術觀。既然言不盡意,那就讓藝術回復到老子所言「復歸於樸」的絕對純淨。林壽宇創作初期(50年代末期)是以帶有表現性筆觸律動的抽象畫為主,但在用色上已出現純化的傾向。60年代起,硬邊幾何及白色的演練,已經成為林壽宇一生繪畫演繹的主題。〈第一個夏天1969〉的畫面元素由白色基底、白色長矩形色面水平序列,以及黑色水平細線所組成。色彩學中被定義為「無色彩」的白,在林壽宇多層塗疊及對顏料性質的精準掌握下,呈現濃/淡、輕/重、厚/薄、透明/沉滯的空間層次,讓「白」成就「無彩之彩」的豐富韻律。然而,這也僅能說明作品透過視覺所呈現出的物理層面。林壽宇長時間將創作自限在「白」與幾何造形的理性推演中至於極致,形而上的概念往往強過作品視覺,體現的是某種生命情態及藝術信念。面對作品,無從「欣賞」,需要的是凝視與靜思。當畫家說「什麼就是什麼」,這個「什麼」,就留待觀者以自己的轉念去加以填補。 出處:潘顯仁,《國美無雙II:館藏精品常設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2,頁2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