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蛙之祭(二)

李景龍(1953-)生於桃園,國立臺灣藝專美術科、國立臺灣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職復興美工、至善工商與臺北市立中正高中,為全國版畫協會監事、桃園美術協會版畫組召集人。藝專畢業後,李景龍有感於當時臺灣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如1977年科威特油輪擱淺北海岸,造成海洋生態浩劫),認為除了源於內在自發的渴望外,外在世界的動盪與衝擊也是刺激創作者心靈的重要觸媒。他關注自然生態,重視環境保護,曾經深入研究海洋環境與生態保育,並以牠們作為創作資料。 以單版複刻技法製印的〈蛙之祭〉(1990)全程只使用一個版,每刻一個階段印刷一種色彩,經由疊層套色印製而成;當作品完成後,版面就只剩下最後一色的印製區塊,因此無法重複再印。此圖分為上、下二個部分,上方二層圖像有如漢代的畫像石或畫像磚,馬車、橋樑、騎射、雜技……羅列其間,姿態生動、古意盎然;下方則是對望的水鳥與青蛙,青蛙站在方格地板,左側還有數顆石頭,這樣的景象讓人想到日月潭因乾旱而露出的「九蛙疊像」。畫中的青蛙眼巴巴地看著前方,像似盼著水位上升;若自然環境仍不得改善,動物們的處境勢必惡化。欣賞〈蛙之祭〉有如醍醐灌頂,使人驚覺人類要是再恣意妄為,眾多物種將可能滅絕,只能從畫像石或畫像磚裡欣賞了。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