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秋閒

70年代中期後,受到美國懷鄉寫實畫家細膩的畫法與西方超寫實主義的影響,許多畫家紛紛走入鄉間,尋求農村、稻田、斷垣、殘壁等充滿鄉土氣息的懷舊題材。透過實地描繪或相相片,以精細逼真的繪畫風格帶動一股「思古之幽情」的創作風潮,作品更具有濃厚的鄉愁色彩。這幅作於1989年的作品《秋閒》,清楚的留有當時鄉土寫實的餘風,以內斂的東方膠彩媒材呈現出台灣早期農村社會的常見景象。畫面上方的屋簷下,掛著結實纍纍的玉米,點出今年作物的豐收;幾隻鴿子在欄杆上閒適地停棲著,彷彿暗示了經過辛勤的耕耘,到了該休息的時候了。透過樸實的大地色系與物像的隱喻,傳達出含蓄、雋永的作品氛維,體現豐收季節過後農人知足安和的心境。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