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佛陀與印度女

陳景容(1934-)為「五月畫會」成員之一。五月畫會由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校友成立,受法國「五月沙龍」啟發,固定於每年五月舉辦聯展,陳氏即曾參與畫會首次的聯展。他經常由現實世界提取景物,在畫作上重新拼貼、再透過灰與單色調的描繪,帶有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作品的意味。1967年自東京藝術大學學成歸國,將美柔汀(Mezzotint)銅版畫技法引入臺灣,透過課程和撰寫書籍,推廣版畫創作。1987年更以石版畫《佛陀與印度少女》入選法國藝術家沙龍。 陳景容自1977年開始創作印度旅行的繪畫。在旅途中,各別描繪佛像與少女的素描,回國後拼合在同一畫面上。少女立於佛像前方,身著白色紗裙,神情肅穆地望向遠方。曼圖拉(Mathura)風格佛像呈盤坐姿態,手持「說法印」,雙眼微閉、進入冥思,似乎成為前方少女的信仰支柱。 除了版畫,《佛陀與印度女》亦有1983年的油畫版本。油畫主要由灰色單色調組成,以細緻的明暗對比,呈現少女肉身與堅實佛像的肌理感;版畫則以細密的刻畫線條,及深藍、赭色等對比色組成。在版畫的版本裡,少女額頭上多了一點硃砂,妝點吉祥的祈願意涵。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