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盧溝橋落日Sunset

江明賢(1942-),出生於臺中,臺灣師大美術系就學期間,習得大陸來台藝術家傳統技法,但在旅居歐美多年之後,畫風能融潤中西,形成個人語彙。1988年獲「國家文藝獎」。曾任臺師大美術系暨美術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長。自臺師大退休後,全力投人創作,並致力於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之推動。 江明賢醉心歷史人文景觀,踏遍世界各地,人類學式的用毛筆採集歷史文化與自然遺產,以高難度之水墨筆意,將氣勢雄偉、典雅壯麗等名蹟一一轉化再現。 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上,始建於金世宗大定29年(1189),為歷朝重要戰略據點,北京現存最古老的聯孔橋。此作氣勢雄渾!長橋兩端,枯樹古樓遙遙相對,長河落日滿天群鴉,道盡古戰場荒涼之感。 左邊款識:「盧溝橋為有名之古戰場,當年之盧溝橋事變引發了八年之抗日戰爭。此橋改變了中國之歷史,也引起了中國人之怒吼與覺醒。早在十二世紀之金王朝就開始在永定河上築橋,歷經明清之重建與整修,全橋完整甚具藝術之美。是為華北著名之連拱大石橋,現已列為古蹟。但見遊人,卻已無車馬之喧。明代長安客話記載:盧溝橋左右石柱刻為獅形,凡一百狀,數之輒隱焉。一意即橋上之石獅數不清。橋頭有一碑亭,內立乾隆帝御筆親題之「盧溝曉月」漢白玉碑一方。義人馬哥孛羅曾到此一遊,而讚嘆為世界獨一無二之好橋也!戊辰六月北京之行。江明賢神州歸來竝記。」 下鈐白文:「江」 朱文:「明賢」 右下朱文小篆二方:「慣看秋月春風」,「人間萬事塞翁馬」。 出處 :游惠遠,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