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蹤跡

李錫奇(1938-2019)為「東方畫會」的成員,1955年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就讀,1959年與秦松(1932-2007)等人組成「現代版畫會」,1960年代中期,李氏成為「東方畫會」的重要活躍份子,1966、1967年與詩人集結展出於「現代藝術季」,1967年參加「不定形藝展」,1970年在「七〇超級大展」中展出具表演性質的《火》裝置作品。1978年起,陸續主持四家畫廊:版畫家畫廊(1978-1983)、一畫廊(1983)、環亞藝術中心(1985-1987)、三原色藝術中心(1987-1990),在此期間也不間斷創作。 《蹤跡》是其主持畫廊時的創作之一,以黑色為底,集中於畫面中央的流暢線條是主要構成,線條中填以多樣色彩,並有著漸層效果,此漸層色的運用,則延續自1960年代末的「本位」系列。《蹤跡》中所著重的線條表現,來自李錫奇的個人經驗:「我每次看懷素(725-785)的草書,就想起童年時代在金門,用拜拜的線香,在空中搖動的情景,微點的星火成為一條流動的香線」。在創作手法上,李錫奇擷取懷素草書的局部,鬆綁了懷素在書法中所要傳達的字義結構,轉譯成純然線條、視覺的呈現,同時預示著李錫奇下一階段「臨界點」創作的來臨。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