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田園No.18 傳說 I

1985-86年之交,楊明迭毅然決定將工作室搬回臺南。自述:「對於鄰近的樹林、牆上的牽牛花、路旁的草叢、田裡的農作⋯等寫生圖像融入畫作」,在故鄉熟悉景物的吸引下;在新工作室大型設備的激勵中,創作欲望強烈爆發。這時期的作品,虛實並用,具象與抽象並存,以「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為創作觀念,解讀週遭的事物、世界與宇宙的現象:小砂放大的形狀若似山川、島嶼⋯ ⋯ 一座島嶼,若從宇宙外太空觀看它,可能有如一粒細沙。 《田園系列》開始作於1986年初;年中起又轉向《傳說系列》,靈感源自於牆壁上的斑剝,是時間與大自然現象的痕跡──風化、氧化、侵蝕的結果。畫面中縱橫交錯的線條,成為楊明迭創作中的重要語彙,似電路板面的行徑,更如從高空鳥瞰平原地貌的縮影。在製作感光製版的透明片黑稿上,先經影印的碳粉著墨後,再以酒精、溶劑擦拭部分,或以手繪添加造形元素與作品內容。畫面在繁衍中產生繁複的結構,在反覆的形式中又找回統整的效果。 1994年在北美館個展結束。隔年,楊明迭拋下工作室繁忙事業,攜家帶眷前往美國進修,進入紐約州立大學New Paltz分校雕塑研究所,專攻立體鑄造與玻璃窯燒。1999年取得碩士學位返臺,創作形式大突破,從平面到立體、裝置;從網版走向複合版畫。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