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埔

50年代開始李澤藩創作即運用印象派以來各種色點、線條、塊面組合,構成方式表現實體及抽象的對應空間,李澤藩畫作空間傳達方法是其最重要的特色,是以對位的方式強調遠景的某一小部份,使與近景產生對照。他善用不同藍色表現山景厚度,前景與遠景的藍色遠山的對應,透過不同厚度的對照,其動力拉開了深遠的距離感,使空間感渾穆幽深,此也可視為空氣遠近法的延伸,也是其個人透過獨特的擦洗、重疊之技法捕捉到的。藍色遠山每為其畫中空間的靈魂。李澤藩曾說:「我的老師石川欽一郎先生的畫以中景遠景為主,我的畫則更加注意近景的處理」。強調近景的繪畫,一旦缺乏審美距離處理不當,或空間比例不對,將更是造形的大忌,此表現他勇於創新的精神。其創作踏實不標新立異,李澤藩常說,我沒什麼新思想」、「思想不須新,而是要沈、他的人生觀、美學觀也表現在其作品中。本作畫東埔遠觀山景,東埔環抱在群山之間,雲海蒸騰、高山蒼茫,在雲霧中彷彿世外的仙境。本作呈現師承石川欽一郎水彩畫的空靈氣質,不拘泥於透明或不透明之技法限制,表現了質感與量感均衡的畫面效果。 出處:崔詠雪,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