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壑泉聲

一生也確如其名,狂狷不取,浪跡畫壇的傅狷夫,1949年來台灣,曾在政工幹校、國立臺灣藝專任教;1958跟夫人席德芳參加〈六儷畫會〉、1962年加入〈中華民國畫學會〉、並跟林玉山、馬紹文等創立〈八朋畫會〉,積極參與水墨畫的推展活動;他多次上阿里山,沉靜在北海濱,經年累月的觀察山水的活力跟變化,自創了〈裂罅皴法〉,表現台灣的山;而「雲水雙絕」技法,則呈現畫海浪的氣勢,四時變化的雲,都是水墨創作的新方式,對台灣的水墨發展影響極大;這幅〈雲壑泉聲〉作品,是描寫厚實雲層的氣概,透過斷斷續續的雲層,遮住山腰,使畫面含蓄又產生多變化的效果;一條清淨溪水,從近到遠,順著山谷而行,河中淺石,激起的躍動浪花,好像整條溪都在竊竊私語;山石光潔起伏不平,凸顯堅實的質感,松柏在山岳上,枝椏堅硬,跟山石互相呼應,整體一氣呵成,協調統一。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7。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