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山

乍看之下,呂佛庭(1911-2005)〈天山〉是一件屬於傳統山水畫風格的作品,但是,由於其山石皴法多以較大面積的墨塊暗示立體感,明暗對比強烈而狀似光影閃爍,因此富有現代感。畫面右上方楷書款識清楚地說明了繪畫主題:「塞上風雲遮地寒,天山萬古雪漫漫,守邊猛士今何在,殘壘夕陽畫裡看。天山一名雪山,又名白山,在新疆境內,疏勒西北,為中俄界山,其主峰拔海二萬五千尺,終年積雪不解,上有一潭,曰天池,碧水似鑑,不溢不凅。己未仲春寫於臺中。呂佛庭。」款下鈐印二方:白文「呂佛庭印」,朱文「半僧」。其畫一如款識所言,畫面上方遠景因為突顯主題「天池」的需要,使用了俯瞰的視角,再以天山右後方的一點殘紅暗示「殘壘夕陽」。中景改採平視的角度以連接下方的峽谷湍流。全幅筆墨技法老辣痛快,是呂氏個人風格成熟後的作品。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