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竊視

曹根(1931-2000)出生於嘉義縣中埔鄉,號「諸羅山人」,少年時曾赴日求學,1945年日本戰敗,他便回到臺灣就讀嘉義商校,並於1948年畢業。曹根非藝術科班出身,卻師事多位名家,返台隔年進入嘉義前輩畫家林東令的畫室;1949年起向林玉山學習膠彩畫,受其寫生觀念影響很深;1965年又向西畫家李石樵學習油畫的創作技巧,膠彩、油畫及水彩皆能純熟運用。 曹根在1950至1970年代專注於膠彩畫的創作,前期以在地自然景色與鄉間動植物為創作主題,透過寫生捕捉臺灣農村即景,常見描繪「牛」與「麻雀」的作品,呈現嘉義鄉土風貌。後期則大量出現如本作一般以「貓」及「魚」為主體的作品,如〈分贓〉、〈待〉、〈守候〉、〈惑〉、〈候機〉、〈貓情〉等。 本件〈竊視〉創作於1981年,為作者受第36屆全省美展邀請參展的膠彩作品,構圖及表現技巧明顯融入西方現代繪畫的風格。畫面上方的貓(貓仔,niau-á)輕巧地走在竹竿上,虎視眈眈地望向一旁吊掛的魚脯(hî-póo)與烏魚子(oo-hî-tsí),與俗諺「枵貓數想海底魚(iau-niau-siàu-siūnn-hái-té-hî)」——想得到、抓不到」恰恰相反,鹹腥的魚脯對野貓而言簡直是唾手可及的美餐。作者藉著黑貓作為掠食者的動,對照魚兒已成佳餚、無可掙扎的靜,暗喻人們的權力與慾望,將對現實的批判省思表現在畫作中。 出處:曾祥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3。 參考資料: 李伯男、戴明德(2003)。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嘉義地區。臺北:日創社。 嘉義市文化局(2001)。鄉土情趣-曹根紀念專輯。嘉義:財團法人金龍文教基金會。 國立臺灣美術館(無日期)。曹根【網站文字資料】。取自台灣美術知識庫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TW/Literature/liAuthorData.aspx?xadexd=MYM10IMW&xd=M2file.php?id=100045161281196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