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月津八景─釋寺甘泉

月津八景之一的釋寺甘泉,「釋寺」所指為「釋仔寺」,釋仔寺最早的紀錄見於《鹽水街街勢一覽》,記載明鄭時期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次子陳漢光來臺開拓,由泉州帶領約140戶共600多人,開拓當時的「釋仔寺」一帶,即牛墟南邊。然因歷時久遠,廟頹不復,亦無相關記載,僅留傳說軼事流傳。詩人玉井宏宗(蔡和泉,1900─1972)詩作:「寺外方池一鑑開,源頭滾滾湧將來,淸波爨玉無塩質,午水烹茶潤舌胎,地脈穿通流澤遠,井心澄映倒瀾迴,甘泉不減楊枝露,方便還兼鎭旱災。」即指釋仔寺籬落間有一口清泉滿貯的井,在清朝時代最清潔,而早年雖居民汲用整天任取不竭,然其泉用以燒飯煎茶,風味清香,尤為人所稱道,因此得名。鹽水老一輩指出,當時的「甘泉」就在康樂路5號至6號間的古井,當地人形容井水潔淨、居民汲用整天任取不竭,其泉用以燒飯煎茶,風味清香,極符合「清波釁玉無鹽質,靈水烹茶潤舌胎」之描述。早年,康樂路尚未拓寬,自來水也不普及,當地以井水作為日常生活用水,後隨著鄰近的「親水公園」開發工程,「甘泉」也因馬路的拓寬而被填平,完全不見遺跡。然而,現今提及康樂路之「甘泉」,鹽水居民還能描述一二,足見並未為人所遺忘。月津八景之一的「釋寺甘泉」,除描述昔日鹽水港庶民生活,也充滿著詩人蔡和泉的想像。釋仔寺(牛墟南方)現今已不存在,「釋寺甘泉」一景,如今也已成道路,昔日傳統聚落依水而居的生活特質不再。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鹽水區臺南市鹽水區康樂路5號、6號間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317384
  • 所在地-經度
    120.267474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臺南市鹽水區康樂路5號、6號間
  • 相關人物
    玉井宏宗;蔡和泉
  • 資料來源
    陳美惠主持、李榮昌協同調查,《月津港八景歷史場域調查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書》,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2017。
  • 撰寫者
    張耘書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31738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267474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臺南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鹽水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康樂路5號、6號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