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本影像為蓮池潭拷潭工程。 蓮池潭又名蓮花潭,位於左營東南方,北鄰半屏山,南靠龜山,為清朝時代擴建的重要水利設施,也是高雄知名的觀光景點。蓮池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統治時的1686年(康熙25年),時任鳳山縣知縣的楊芳聲興建孔廟時,將旁邊的蓮池潭做為「伴池」,種植蓮花做為裝飾,從而得到「蓮池潭」之名。蓮池潭周邊又興建春秋閣、啟明堂與龍虎塔等景點,豐富美景吸引大量人潮前往朝聖。蓮池潭湖面原本達75公頃,惜受到人為開發影響,如今已縮小至42公頃。 過去每年11月,蓮池潭都會進行拷潭,一方面促進生態環境,二方面則給民眾認識此項文化活動。拷潭是放掉潭水,讓潭底露出,以自然陽光照射底泥。拷潭的優點眾多,一是污泥殺菌。二是底泥可用於房屋建材,清除後可增加蓄水量,避免影響現有機能需求,如蓄水、滯洪、排水、生態、遊憩等功能。三是清理任意放生出現的外來種生物,四是吸引鳥類聚集,以保持自然環境生態,對人類與大自然都大有助益。 高雄市風景區管理所為進行蓮池潭風景區整體開發,自2003年起委託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辦理蓮池潭底泥清疏工程。2008年,高雄市政府為了舉辦世運會,更對作為水上運動競賽場地的蓮池潭實施大規模拷潭。至今仍有許多水上競賽或活動經常於蓮池潭舉行。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袁英麟
  • 日期
    年代: 2009年2月26日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