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本影像為海青中學內的「鷹揚」塑像,由校長安世琪所建。「鷹揚」塑像仍在海青中學校園內,但已改變位置,移至靠近高雄市立圖書館左營分館一帶。根據照片提供者袁英麟先生說法,照片攝於1970年代。 海軍子弟學校於1948年春天成立於南京。創校之初,聘洪道平為首任校長。1949年該校遷至臺灣,海軍總部派安世琪任校長,並指示規劃復校事宜。1949年秋天,因學生人數激增,校舍不敷使用,於是在自立新村設立分校。1950年增設初中部,至1951年將初中部命名為「高雄市私立海青中學」。1966年8月1日,「海軍子弟小學」由高雄市政府接辦,並遷校於現址。為紀念創辦人前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故命名「永清國民學校」。由王西圃擔任首任校長。1968年8月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永清國民學校」更名為「永清國民小學」。畢業生前二屆為「永清國民學校」時期,第三屆開始為「永清國民小學」時期。同年,海青中學被徵為「代用國中」,1972年擴辦高中部,1979年再改制為「私立海青高級工商職業學校」,2年後由高雄市政府接辦,改制為「高雄市立海青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該校現址為左營大路2-2號。 海軍子弟學校復校初期相當克難,校地除6間倉庫與5個防空洞之外,皆為荒煙蔓草。由於經費極為有限,校舍的興建與整地,多由安世琪與師生一同完成。安世琪時常在假日親率男性師長和高年級學生,赴壽山挖掘果樹,搬運咕咾石,綠美化校園。校園之國父像、鷹揚、荷花池等均出於其手。 安世琪(1913-1993),山東肥城人,早年曾就讀蘇州美樹專科學校與中央大學,並於二戰爆發後投身中央戰時幹部訓練工作團,成為桂永清的手下愛將。政府遷臺後,他奉桂永清之命於左營桃仔園重建海軍子弟學校。一身美術細胞的他,將5棟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樓房,還有隨處可見炸彈坑和戰壕的荒地打造成美輪美奐的校園。自1951年起,安世琪連續擔任三屆高雄市議員,投身地方事務,是位德高望重的藝術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7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