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圖中的女人使用早期的桿秤,來秤孩子的重量。桿秤是一種秤重的器具。依照槓桿原理所製,桿秤有兩個部份,一是秤桿、一是秤錘或稱秤鉈。桿秤的主體是木桿,木桿上下兩面各有刻度(俗稱秤花)。用桿秤秤物時,手提前或後兩個固定支點上的鐵環,在前端的秤鉤上吊掛待秤的物體,在另一邊掛上秤錘,前後移動秤錘到秤桿兩邊平衡為止,秤錘所在位置的刻度就是物體的重量。使用位於前端的鐵環是秤較重之物,後端反之。台斤源自隋唐,至光復後,政府實施公制前,民間一直使用台斤;若秤稻穀和豬隻則使用台斤的大秤,亦稱「大量(音dua.niu)」。1台斤約600公克。圖中老婦女手提的是秤桿上前端的鐵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雙福
  • 日期
    年代: 約1950年代至196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