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圖為赤崁樓後方之圍牆。 1630年(明崇禎3年)荷蘭人於安平築熱蘭遮城(Zeelandia,今安平古堡),扼守台江, 1650年(明永曆4年)又在赤崁(臺南市)建城堡,命名普羅民遮城(Provintia),與熱蘭遮城隔台江東西互為犄角。熱蘭遮城當時臺灣人稱為王城、紅毛城或臺灣城;普羅民遮城則稱之為赤崁樓、紅毛樓,即今之赤崁樓。1661年(明永曆15年)鄭成功率軍佔領普羅民遮城與熱蘭遮城,荷蘭投降。鄭成功遂進行分治,改赤崁為承天府,設府治於此,設安平鎮於熱蘭遮城。赤崁樓成為軍火庫。據臺南市政府的古蹟巡禮說,赤崁樓在清朝一度成為廟、院、閣、祠、殿等不同建築雜陳的展示場。日治時期亦曾先後充當陸軍衛戌病院及總督府日語學校臺南分校(臺南師院前身)。赤崁樓歷經清、日及光復後數度整修,1982年(民國71年)列為國家一級古蹟。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雙福
  • 日期
    年代: 約1950年代至196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