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繒筏是使用以方形繒網吊在竹筏上,可移動且頗具機動性的捕魚工具,無論河水深淺皆可放網。至1961年(民國50年)仍可見繒筏在河裏網撈。繒筏網魚的景象在高雄前鎮河及愛河亦處處可見;舢板是以長竹束成,用於擺渡和近海捕魚的平底小船。竹筏則用17、8支長約10公尺的刺竹紮成。筏尾則紮一個拱形草寮,台語讀為「篷管寮」(音pon‧kon‧liau),讓漁民可以躺臥休息,可防日曬雨淋。繒筏通常作業範圍在河川、湖泊和沿岸。1960年代(民國50年代)的愛河也有很多繒筏在捕魚。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雙福
  • 日期
    年代: 約1950年代至196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