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養豬原為農家副業,1950年代(民國40年代)、1960年代(民國50年代),在農村幾乎是家家養豬。豬長成後,可請豬商收購,養豬除了可廢物利用家中的廚餘,排泄物又可當肥料,賣了豬又可貼補家用。養豬戶為了有良好的豬品種,於是會找優良公豬來配種,為豬配種的行業叫做牽豬哥。圖中這種黑毛豬,肉質細嫩,口感、風味都優於外來的豬種,所以很受日本人的歡迎。於是在50年中期之後,外銷日本暢旺的結果,在桃園、屏東出現了很多專業養豬戶,雖然賺了外匯,卻造成河川嚴重的污染。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雙福
  • 日期
    年代: 約1950年代至196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