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圖中牛車所載送的是「白甘蔗」,又稱「原料甘蔗」。「白甘蔗」因適應力強、甜度較高,是製糖專用原料。早期甘蔗採收使用人工,採收後「攬蔗根仔」(清除蔗葉、泥土、根部的鬚)、捆綁、用牛車運送到裝車場「疊台車」上,再用「五分仔車」載至製糖工廠內製糖。這種甘蔗雖然較甜,但纖維較粗又韌,吃起來口感不好;偷吃這種原料甘蔗,若被糖警抓到,會被罰鍰。製糖後的蔗渣,早期都做為燒鍋爐的燃料,日治時期因戰爭需要,物力維艱,乃規定以蔗渣製造甘蔗板(建材用)及造紙用紙漿原料。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雙福
  • 日期
    年代: 約1950年代至196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