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圖為50年代簡易的流動布袋戲台,此時尚為內外台戲的高峰期。 早期一鄉之祭儀乃至一家之喜慶,例必演戲助興。為了神明誕辰演子弟戲,各街社里,逐戶鳩金演戲,酬謝神明,有人平時慳吝不捨一文,此時則傾囊以倒。彰化縣誌之風俗志云,村內之神廟,年節除香燈之外,例必演戲,動費多金,凡神誕喜慶賽願設醮,日夜演唱不歇。又說,正月初九日(玉皇誕辰),家家慶祝,前後數日,燈綵輝煌,演劇歡慶,城內外仕女,結隊觀戲,通宵達旦。光復後,這種演戲風氣並不稍戢。。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王雙福
  • 日期
    年代: 約1950年代至196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