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舞龍(台語音lan.lien)是早期元宵節的應景活動。臺灣在元宵節有迎花燈的習俗,而重頭戲則是舞龍、舞獅。舞龍早期是舞動龍燈。龍燈長約7、8丈,在龍頭、龍身中點上數十支蠟燭,每一節用竹棍或木棍支撐,舞龍燈的人每人手持一節,跟隨龍頭或上下、或左右,追逐前方的龍珠,龍珠以竹作骨架,貼上紗布做成圓形紅燈籠,珠中也點著蠟燭;持龍珠者指揮龍的動作。舞獅較常見,舉凡節慶、廟會大都有舞獅的表演。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王雙福
日期
年代: 約1950年代至1960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