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圖為高雄市記者參觀大榮製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榮製鋼),其採取勞資合作的方式,歷經7年後由小型鐵工廠一躍成為僅次於唐榮鐵工廠的大型工廠,中坐者為創辦人李天生(1906年[明治39年]至1984年[民國73年])。 大榮製鋼股份有限公司由嘉義人李天生於1953年(民國42年)7月創辦,是台灣鋼鐵業的先驅,其採取勞資合營方式,因此產品貨量日漸提高。大榮製鋼在1960年代是全台四大鋼鐵公司之一(另三家是唐榮、台灣伸鐵、台灣煉鐵),其下設有四個軋鋼工場,鍊鋼、鍊鐵、木螺絲、洋釘、製鍋、翻砂、氧氣、煉焦等工場各一所,八噸煉鋼爐兩座,三噸煉鋼爐一座,以及變電所、化驗室等設備;大榮集團橫跨鑄造、重工、製鋼、教育各領域,版圖以高雄(鼓山三路2號)為中心,遠伸至印尼和馬來西亞,其中在吉隆坡設立的煉鋼廠,還是馬來西亞第一家;1964年(民國53年)年創辦的大榮高工(現為大榮高中),則是他培養基礎工業人才的學府。大榮集團員工最多時將近2,000人,1981年(民國70年)僅大榮製鋼(集團母體)的營業收入,就高達15億元。 KH2002.018.050-0001:圖為高雄市記者參觀大榮製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榮製鋼),其採取勞資合作的方式,歷經7年後由小型鐵工廠一躍成為僅次於唐榮鐵工廠的大型工廠,中坐者為創辦人李天生。 KH2002.018.050-0010:圖為高雄市記者參觀大榮製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榮製鋼),其採取勞資合作的方式,歷經7年後由小型鐵工廠一躍成為僅次於唐榮鐵工廠的大型工廠,中立者為創辦人李天生,帶領記者們參觀廠房外景。 KH2002.018.050-0021:圖為高雄市記者參觀大榮製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榮製鋼),其採取勞資合作的方式,歷經7年後由小型鐵工廠一躍成為僅次於唐榮鐵工廠的大型工廠,右二為創辦人李天生,帶領記者們參觀廠房內機器運作情形。 KH2002.018.050-0022:圖為大榮製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榮製鋼)生產螺絲的工廠一景。 高雄市記者參觀大榮製鋼股份有限公司,其採取勞資合作的方式,歷經7年後由小型鐵工廠一躍成為僅次於唐榮鐵工廠的大型工廠。 KH2002.018.050-0024:圖為高雄市記者參觀大榮製鋼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榮製鋼),其採取勞資合作的方式,歷經7年後由小型鐵工廠一躍成為僅次於唐榮鐵工廠的大型工廠,右一為李天生,為記者們說明廠房工人製作生產情況。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謝惠民
  • 日期
    年代: 1960年2月10日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