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圖為1963年(民國52年)10月24日,拍攝五福三路的高雄橋(愛河橋)風景。日治初期,鹽埕人林賞向政府申請搭建了一座竹橋,名為「苓仔寮橋」,為現今高雄橋的前身。在高雄港第二期築港工程期間,填築瀨南鹽場(今鹽埕區)時,日本政府改以木頭搭建,加寬橋中央的橋墩間距,以配合愛河的濬深,便利小型船隻的通行,並改稱「高雄橋」。高雄橋是橫跨愛河最重要的橋樑之一,解決愛河兩岸的交通問題。1953年(民國42年)改建為寬8.4公尺的鋼筋混凝土橋。1965年(民國54年)擴建成寬25公尺,長115.26公尺,擁有九個橋孔的鋼筋混凝土橋。1982年(民國71年)再度改建成寬30公尺,長115公尺的三孔鋼樑結構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謝惠民
  • 日期
    年代: 1963年10月24日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