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評論NO.3》

封面攝影/謝三泰 〈社論〉 4是動搖不是鞏固/陳儀深 評二屆立委選舉對國民黨政權的影響 〈詩的版圖〉 6土地之愛/李魁賢 〈企劃專題〉 1992年總檢討回顧與前瞻 8爭取社會權,追求福利國/林萬億、陳東升 台灣過去一年的社會變遷觀察 12台中關係與國家定位/鄭欽仁 18「務實外交」只是一種「外交幻覺」/陳少廷 對外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22這一年,政治風起雲湧/許陽明 1992年政治風雲事件 26經濟成長潛力仍未發揮/陳博志 29環保運動不再是「螳臂擋車」了/李慶鋒 34台灣文化確立是未來發展趨勢/張炎憲 〈年度人物〉 38傳遞智慧的印痕/陳銘城 李鎭源院士的政治理念與白色恐怖經驗 〈焦點座談〉 42獨立建國運動的深化與廣延(上)/莊珮瑤記錄整理 「台灣史與台獨運動過去、現在與未來」座談會 〈漫畫時評〉 54漫畫/儒林、湯瑪仕 〈映象台灣〉 56鏡頭下荒謬的選舉百態/劉振祥等圖、王美琇文 〈媒體監督〉 66還人民公敵以顏色/蔡信德 有感於「退報救台灣」運動 〈時事論衡〉 70選舉過後,省思選擧/陳淞山 台灣選舉文化的形成根源 〈運動方向盤〉 74我們要充當整合的潤滑劑/張燦鍙 〈文化觀察〉 79麥子落地,永續生命/盧俊義 檢視反對運動的政治文化本質 84我們不是說「北京話」!/江文瑜 從名稱的「各說各話」談名稱的意識型態與語意事實 〈統一照妖鏡〉 89統獨難易論/戴寶村 〈篳路藍縷〉 92海洋是大道,不是阻隔/黃燦庭 台灣原住民的歷史起源探索 〈認同與定位〉 94沒有認同對象,何來公民意識?/陳俊宏 〈台灣在詩中覺醒〉 97當代台灣詩人政治詩選讀綻放語言的玫瑰/李敏勇 張信吉的「政治力」與「哀掉的方法」 〈藝術評論〉 100文姬,爲什麼要歸漢?/莊華堂 優劇場的「漠水鏡記」觀後感 〈台語文講座〉 105台語三化/林央敏 109〈總編輯札記〉/蔡信德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台灣評論雜誌社
  • 日期
    年代: 1993年1月出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